找到相关内容33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浙江寺观藏书考

    1733)开雕,乾隆三年(1738)完成。)清世宗以为明永乐之《北藏》与《南藏》未经精校,讹舛甚多,乃集宗教兼通之沙门,在北京贤良寺晓夜校对,鸠工重刻,并将历代名僧所著义疏及机缘语录选入《龙藏》,共...

    刘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3490752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他们终将有回入大乘的机缘。   五、瑜伽行派的三乘究竟论   (一)《解深密经》的“一乘”义   大乘瑜伽行派(唯识学派)的根本教典《解深密经》,以“一切诸法皆无自性,无生无灭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...   无论如何,在新熏种子论的框架下,三乘种姓的差别,关键不来自于是否本自具足成就阿罗汉、辟支佛、佛陀果位之无漏种子,而来自于当人是否有意愿或有机缘来接受佛陀的教化(法界等流正法闻熏习),以此发心修习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
  • 悟真直指

    时诸物一空,带不去些子,只落的万般罪孽,满载而归。何若早早看破世事,急访明师,以求大药。倘机缘相逢,大药得遇,便是大福分,大根基。直下猛力修炼,即可出死入生,以了无常。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炼者,便是自暴自弃...

    张伯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390911.html
  • 《隐喻文化学》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

    、偏中至、兼中到之法,反诘暗示,机缘棒喝,破迷去执,直觉顿悟,因此都是并不直接论说“道”和“般若”是什么,而是通过对于经验和迷执的绝弃与破除使之得到“显现”。由此,中国哲学就以“讲形上学不能讲”的方式...

    赵维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191579.html
  •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及其展望

    ,以佛教徒为主,以书画家居多。[5]“种如是因,感如是果”。这为促成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  三是促成这项活动的开展,是有众多人物推动的机缘巧合。一是藤尾昭和吴增璞同游寒山寺时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491636.html
  • 罗汉画家

    率翁、因陀罗等的禅门机缘图等,皆传存本邦,至如玉涧、海云则并称禅林妙手。另外渡来本邦的五山文学之指导者宁一山,和梵竺仙等皆善画。但是这些蔡山、赵璚、月湖、阿加加、喓子、率翁、因陀罗等人的遗迹,并非有很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592207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观念的“返本开新”

    印海、会性等等,成为影响现代台湾佛教文化复兴第一人,至今仍在重要的影响。正如他的闽南佛学院时期的同学东初生前在纪念慈航时所说:“大陆来台的大德法师,不论长老,或是青年,虽各有机缘不同,然要以成功而论,当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慈善|返本开新|现代中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55293214.html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之时,武则天茫然不知其旨,法藏乃指殿前之金狮子为喻,解说法藏构造,遂成《华严全师子章》一书。   武则天与僧人交往甚至有机缘,特别是禅僧神秀,深为其所慕仰。长安中(701—704),她把据说已是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,遇到老虎,他急急忙忙地爬到树上,无意中喊了一声“南无佛”,以这个因缘,在这一生机缘成熟发心出家,后来证得了阿罗汉果。 这个公案讲得很清楚,无意中念了一句“南无佛”,这个善根种子就种在八识田里,即使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禅七与禅宗

    人生,听闻了佛法,也不枉自己有机缘亲近本老这样的大善知识。   参禅打座不仅仅是实践的问题,也是理论的问题。佛教有戒定慧三学,慧学里要求佛教徒不仅要掌握修行的要领,还要知道佛教的理论,这样才能做到有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8.html